姚家伟:当好傩戏传承“守艺人”
在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有一位名叫姚家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池州傩戏)代表性传承人。40年来,他致力傩戏保护、传承,不遗余力教授傩戏技艺。近日,姚家伟当选为1月份“池州好人”。钟爱傩戏表演农
方川:“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冲入火场”
大火改变了他的容貌,方川却从不后悔去救人9月方川被评为包河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去年7月下旬,方川开车带工友去工地的途中,车辆自燃,他在成功逃生之后,返回火场救出两名被困工友,自己却被严重烧伤,在ICU病房
翁吉寿:见义勇为传美德 善行义举暖人心
翁吉寿是南陵县弋江镇蒲桥社区一名地地道道、勤劳朴实的农民,然而面对群众溺水,命悬一线时,年近六旬的他却毫不迟疑,毅然决然跳入4米多深的河中勇救落水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翁吉寿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曾冒着大雨
何俊:用爱育才的“何妈妈”
人物名片何俊,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先后获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等称号。人物寄语作为教师,要把职业当成事业,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爱。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就成就
杨梅:以匠心守初心的“梅妈妈”
9月4日,杨梅手把手指导学生制作盘扣。本报记者 程 兆 摄布带在手中翻飞,一折一叠、一拧一绕,经纬纵横间,一个别致的盘扣完成。新学期伊始,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室内,一堂盘扣技艺展示课正在进行。
肥西有个“汪爷爷”年逾七旬热心公益
脚踩泥土,在田间地头宣讲红色故事;退而不休,年逾七旬仍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在肥西县花岗镇,有位“汪爷爷”,他是退役军人、老党员、志愿者,是孩子们慈爱的“隔壁爷爷”,也是老年群体的贴心挚友。今年,汪善
谢荣国:用坚守书写医者仁心
在桐城市新渡镇,有这样一位备受赞誉的医者,他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三十四年如一日,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他就是新渡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新渡医疗次中心专家组组长
朱报平:退而不休献余热 初心不变助他人
他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在文明创建中与志愿结缘;他是一名“手艺人”,发挥一技之长,打造“红先锋”小家电维修站……桑榆虽晚,为霞满天。他就是安民街道孙底社区“爱邻爱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红先锋”小家电便民
何玉会:三十年不离不弃 孤岛真情好丈夫
9月5日上午,黄山区龙门乡麻川村村民何玉会像往常一样,乘船来到镇里集市,采购一周生活所需的蔬菜、大米等物资。何玉会生活在麻川村的一座小岛上,岛上生活闭塞,生活物资都是每周二来采购。1993年,何玉会与
陈士祥:“我只是干了件力所能及的事”
见一名男青年落入湖中,滁州市第三中学老师陈士祥从五六米高的桥面上纵身跳入水中救人……连日来,陈老师的救人事迹在滁城传开了,人们纷纷为凡人英雄点赞。陈士祥是滁州三中的一名体育老师,今年57岁。6月19日
岳仁宣:淮河大鼓书新曲唱新词
人物名片岳仁宣,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村民,淮河大鼓书传承人,入选安徽省首批。人物寄语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好节目,以淮河大鼓的形式唱响乡村文化。“三月里好
储小三:17年无偿献血8000毫升
退伍不褪志,热血永流淌!部队服役时种下的挽救生命之“种”,他始终默默坚守。20余次无偿献血,8000多毫升血量,17年来,储小三以满腔热血践行着军人的铮铮誓言。4月2日中午12点,潜山首例造血干细胞捐
“蜗牛”老师董艳:用坚守谱写乡村教育的诗篇
“早安,亲爱的孩子们。”“早安,亲爱的‘蜗牛’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呢?”“唯有阅读!”4月的清晨,在这样一段新鲜有趣的师生互动中,一堂语文课在霍邱县户胡镇中
陈双龙:邻家起火 义无反顾冲进火场
居民为陈双龙中间)送来锦旗。4月7日,一面写着“大火无情人有情 感谢当代活雷锋”的锦旗,被送到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这面锦旗,让学校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机器人2222班陈双龙同学英勇
胡黎明:35年奔波在田间地头
人物名片胡黎明,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为民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荣获“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人物寄语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与村民打交道,村民碰到技术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6月
徐毅晖登上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
7月3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50位勇士光荣上榜。在徐州救出一家三口的长丰县居民尹向阳、蔡文俊以及在枞阳县救人牺牲的徐毅晖榜上有名。今年5月4日,家住长丰县双凤开发
张文华:“我为群众换窗纱”
今年刚刚入夏时,铜官区官塘社区第十党支部书记张文华和他的学雷锋小组伙伴们又开始采购纱布、窗条等材料,为辖区困难家庭免费更换、维修纱门纱窗。“我们先要统计好谁家里需要更换、维修纱门纱窗,把时间安排好,联
孙学伍:身残不忘助残 他用双手回馈社会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虽然身体残疾,却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献出了无尽的爱与希望。蚌埠市的孙学伍就是其中的一位,曾获评“经开区好人”的他,其故事让人动容。作为一个双下肢重度残疾的人,57岁的孙学伍并没有